為了響應團中央在大學生中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的號召,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和籌備,由我院團委主辦的關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學習班(簡稱“青馬班”)于3月24日在文法樓201階梯教室開班。劉院長應邀出席開班儀式并作開班首場培訓講座。學院相關領導、部門負責人和“青馬班”的全體同學參會。
當日晚7時整,在劉妍同學的主持下,首期“青馬班”舉行了簡短的開班儀式。在播放了國歌和我院校歌后,團委高培文老師介紹了舉辦大學“青馬班”的意義、宗旨和任務,宣讀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實施方案。她希望同學們通過系列活動對馬克思主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加深對理論問題的認識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隨后,劉院長將一面鮮艷的首期“青馬班”班旗授予帶班人高培文老師,并高聲宣布“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工程學習班首期班開班”!首期“青馬班”的學員代表馬云龍宣讀了決心書,他表示,學員們一定不辜負學院的厚望,認真學習,努力提高,做一名堅定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簡短的開班儀式結(jié)束后,由劉院長進行首場培訓的主講。院長所講的題目是“世俗化與大學教育”。院長先從“俗”講到“世俗”再講到“世俗化”,以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的方式分析“世俗化”從西方中世紀直到中國近年來出現(xiàn)的原因及影響,最后指出:社會可以“世俗化”,大學不可以,社會普通成員可以“世俗化”,大學生不可以;退一步講,普通同學可以“世俗化”,骨干同學不可以;別的大學可以“世俗化”,我們學院不可以。院長還風趣地說:既然是培訓,那我們也不妨采用現(xiàn)在流行的培訓方式:大家跟著我一起念上面的幾句話。說完,院長一字一頓地念起來,全體學員也會心地跟著院長一字一頓地念完這段結(jié)論性話語。由于院長縱論今古,橫議中西,時而闡述理論,時而聯(lián)系現(xiàn)實,使得講演高潮迭起,精彩紛呈,把一場原本有著說教色彩的培訓講座變成了一次思想與精神的盛宴,引得在場同學掌聲不斷。
一場培訓課結(jié)束了,相信同學們在走出教室時,所思所想一定會與走進教室時大不一樣。
以下是劉院長的講授提綱,特予刊載,以供廣大師生參考。(此處僅為提綱,精彩全為即興發(fā)揮,故不在此內(nèi),待后根據(jù)錄音整理再行刊出)
附:劉院長“世俗化與大學教育”講授提綱
世俗化與大學教育
劉家全
為何要討論世俗化?
世俗化給大學教育形成了嚴重的沖擊,給大學生的成長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先看“俗”字: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氣、習慣。
大眾化:俗語、通俗。
趣味低,不高雅:低俗、庸俗、粗俗、媚俗、俗不可耐。
佛教稱未出家的人:俗家。
再看“世俗”:
習俗:漢《史記》:“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
塵世:漢賈誼:“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惡”
俗人:先秦莊子:“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流俗:唐韓愈:“公所為文章,無世俗氣”
三看“世俗化”:
就是公共標準的大眾化、低趣味;
就是去雅、去智、去認真、去凝重、去深刻、去崇高、去神圣、去精英、去思想、去道德、去歷史、去英雄;
就是物質(zhì)化、肉欲化、隨意化、玩鬧化、膚淺化、當下化、直覺化、感官化、娛樂化、享受化、自由化、草根化、實利化。
照此還可排出許多。
而大學教育卻要思想化、深刻化、精英化、高雅化。
人的品性與生活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俗,較高層次是雅,最高層次是圣。
人性中有三種成份組合一起,正與人品和生活的三個層次相合:物性、人性、神性;物性為自發(fā),人性依引導,神性靠教化。 人的俗品與人的物性相伴,所以趨俗是人的天性,不引導不教化必然趨俗,由于俗品與物性相連,故俗又是人變壞的始端。
所以,凡文明社會都要對社會成員進行引導教化,西方有基督教,用教義、教規(guī)、儀式不斷引人向神,人才能脫俗向雅,避免人由俗變壞。
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主要由儒家文化擔當對民族成員的引導教化作用,具體就是經(jīng)過長期學習儒家經(jīng)典、爭取科舉入第等,在全社會引領風氣,引人向圣,人才能脫俗向雅,避免人由俗而變壞。
五四及新文化運動損毀了儒家文化,這一引人向圣、脫俗向雅的教化失效,但很快又形成了革命運動文化,這一文化通過革命實踐,一直發(fā)揮著對其成員的引導教化作用,引人向著某一神圣目標奮斗,也起到了脫俗趨雅的效果,避免人由俗而變壞。直到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jīng)濟突飛猛進,但社會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原因有許多,但由我在此所稱之為的“裸世俗化”(Baresecularization)是共性與根源。中國的“裸世俗化”不同于西方的世俗化。中國的“裸世俗化”是沒有任何超越神圣平衡的赤裸裸的世俗化,西方的世俗化是在強大宗教平衡下的世俗化。
“裸世俗化”的表現(xiàn):
執(zhí)政黨的指導思想: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白貓黑貓論等。
許多專家的指導理論:將人設定成純粹經(jīng)濟人,認為人是經(jīng)濟動物,必然利益最大化,市場至上。
社會的主導輿論:將人設定成純粹原子人,主張個性解放、籠統(tǒng)倡導人性化。
大眾生活的流行意識:全民娛樂化。
大學教育理念:不斷散布“三大自由”論。
社會輿論持續(xù)批判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神性、道德性資源
社會輿論不斷貶損中國現(xiàn)代革命傳統(tǒng)中的精神性、道德性資源
由此就導致了中國社會的“裸世俗化”。由此也促進了大學教育的世俗化。
現(xiàn)在許多人按西方的歷史進程評價中國,認為社會世俗化正確;認為大學教育的世俗化也正常。
我的觀點:西方文藝復興時的世俗化是為了擺脫宗教壓迫,有其合理性;西方近代世俗化是因為科學發(fā)現(xiàn)了上帝的虛構(gòu)性,由此與宗教關聯(lián)的神圣性得以破除,世俗化也有其合理性,但西方世界由此造成的神圣性缺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中國社會的“裸世俗化”是錯誤的。
大學教育的世俗化是不對的、不該的。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大學教育的世俗化。
大學在世俗化中的表現(xiàn)
教師的世俗化:教師中教育事業(yè)的神圣感、教師職業(yè)的榮譽感、傳道授業(yè)的使命感、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普遍淡化,不少教師將從事教育看成是一件普通的謀生的手段。由此導致教師言行的俗化,表現(xiàn)為不認真?zhèn)湔n、不認真授課,授課中夾雜一些世俗化內(nèi)容。
大學生的世俗化:精神空虛、思想猥瑣、胸無大志、趣味低級、生活懶散、行為粗陋、勢利交友、暴力趨向、投機取巧。
大學教育的本質(zhì)及我們的態(tài)度:
大學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骨干成員的教育,骨干成員應與普通成員有所區(qū)別,普通成員可以世俗化,骨干成員不可以;社會可以世俗化,大學不可以;退一步講,別的大學可以世俗化,我們學院不可以;別的同學可以世俗化,我們骨干同學不可以。
英國哲學家紐曼說:大學教育是達到一種偉大而平凡目的的手段,它旨在提高社會的思想格調(diào),提升公眾的智力修養(yǎng),純潔國民的心靈情趣,為大眾的熱情確立真正的原則,為大眾的志向提供確定的目標,擴展時代的思想內(nèi)容并使這種思想處于清醒狀態(tài),推進政治的正確運作以及使個人生活之間的交往文雅化。
我們的理念:大學教育包括成才和成人,成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學業(yè)水平、專項技能,并取得了相應的文憑和證書后,能夠從事某項專門的工作;成人是指成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道德覺悟、有精神追求、有良好教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能適應社會并與他人和諧共處的人。
為達此目的,學院從校園建設就開始了脫俗求圣的努力。新校園采取生活區(qū)與教學區(qū)前后分開的布局,就是認為生活區(qū)是世俗的,而到了教學區(qū)應有一種神圣莊嚴感。所有教學樓均沒有采用通行的世俗化的時尚格式,而是建成了有歷史厚重感的傳統(tǒng)歐式建筑,這也是為了增強大學校園的莊嚴與神圣感。學院在校園矗立起一尊尊中外思想政治英雄雕像,也是希望啟發(fā)同學對歷史人物的崇敬感,起到去俗向圣的作用。
學院在辦學過程中采取了許多措施,特意安排了許多活動。學院重視新生的軍訓,軍訓結(jié)束返校后進行的升旗與入學宣誓,緊接著開展的回味軍訓演講,都是與世俗化所進行的一場場大搏擊。學院以軍服為校服,實行早晨軍號起床,早操穿校服等,正是為了學習軍人的嚴肅認真。學院每月進行一次升國旗儀式,每次活動進行的全體起立播放校歌,每天清晨播放的“頌歌”與“圣歌”類高雅音樂,對校園文化實行抓大放小中間指導,控制庸俗節(jié)目的登臺上演,也都是為了去俗向雅。
學院還重視黨建工作,重視對同學進行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引導,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也是為了讓同學去俗向雅。學院還安排了在課堂對教師的起立問好,曾經(jīng)設計了授課服,并由一些教師試穿后授課,均是為了增加大學教育的神圣感。
學院已經(jīng)做了許多,骨干同學怎么辦?
第一,要樹立起一種意識:大學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骨干成員的教育,骨干成員應當與普通成員有所區(qū)別,普通成員可以世俗化,骨干成員不可以。社會可以世俗化,大學不可以。退一步講,普通同學可以世俗化,學生干部不可以。
第二,要從內(nèi)心深處體認學院所有去俗向雅的建設與安排,積極帶頭參加學院去俗向雅的活動,主動宣傳學院去俗向雅的理念。
第三,要分清圣、雅、俗的區(qū)別,對同學中的雅、俗言行能夠辨別并對雅進行鼓勵,對俗進行引導。
第四,要學習共產(chǎn)主義理論,學習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樹立遠大人生目標,提升個人素質(zhì)品位,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骨干同學。
本站記者

我院首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學習班在國歌校歌中開班

劉妍同學主持我院“青馬班”開班儀式

團委高培文老師介紹“青馬班”的相關情況

劉院長為首期“青馬班”帶班人高培文老師授班旗

“青馬班”學員代表馬云龍同學宣讀表決書

劉院長以“世俗與大學教育”為題對“青馬班”學員進行首場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