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已落下帷幕!作為選拔性考試, 2009年政治理論試題一方面呈現(xiàn)出“依綱命題、側重基礎、設計新穎、導向正確”的特征,另一方面,穩(wěn)中求變,命題側重于2008修訂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三個學科的重點內容,為2010年考研政治學科的大幅修訂及過渡埋下了伏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全國統(tǒng)考試題的命制是由一批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并簽署保密協(xié)議的專家組成。期間需經(jīng)過選材、命題、初審、預測、計算機項目分析、審題、合成的漫長過程。同時,試題啟封之前,所有命題教師將一直處于全封閉入闈狀態(tài)下,不存在向外泄題的媒介。因此,自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結束后,網(wǎng)上流傳的所謂 “漏題”或“押題”的爭論與質疑,僅僅是某些輔導機構的炒作而已。對此,參加2010年考研的同學,需要冷靜對待,而不是草率地接受,從而忽略自身知識能力的提高。如此,將是對自己人生中的重大選擇的一次賭博。
一、試題的評價標準、總體特點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政治理論科實行全國統(tǒng)一考試。它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論素質并有利于各高等學校在專業(yè)上擇優(yōu)選拔,著重實現(xiàn)政治理論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在2009年考研政治試題的總體特點上體現(xiàn)較為明顯。
1、依綱命題,側重基礎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
2009年考研政治試題的命制在考綱范圍內,首先側重的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第1、2、3、4題、政治經(jīng)濟學中第22題、毛澤東思想概論中25、26、27題等在問題設置和選項安排上顯現(xiàn)基礎知識的考核是重中之重。在考研政治試題中,夯實基礎是重中之重,沒有基礎知識的積累,任何高樓大廈都是空中樓閣。同時,也反映出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內容。如第24題關于公平和效率關系的論述、第29題關于誠信友愛的內涵、第30題關于基層群眾自治體系的內容等。
2、試題凸顯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倡導主流意識和價值取向
如2008年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fā)表三十周年,這在第2題中得以體現(xiàn)。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因而改革開放成為考查重點。國內考查了改革開放30年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問題,國際上考查了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的作用。對這樣的題目,如果平時不注意了解關心國內外大事,不注意分析社會熱點問題,不注重拓展思維,是很難得到理想分數(shù)的。另在考點的選取上,圍繞一個問題,運用多個試題加以考查,知識的整體性得到加強。如第4題及第20題,在正確認識和評價汶川大地震和奧運會上青年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綜合考查了人的本質及其價值;第6題、第17題、第21題、第35題,圍繞著世界金融危機,分別從意識的能動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及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演變及其實施來考查。第11題、第13題及37題,圍繞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分別從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三個角度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等等。
3、試題素材選擇注重理論重點和現(xiàn)實熱點相統(tǒng)一;題干設計“合乎情理”,但“出人意料”,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第36題毛澤東思想概論的分析題,將其放到2008年群體事件頻發(fā)的社會大背景下,無疑,毛澤東思想中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論述,將對如何處理群體事件起到理論指導作用。這也是本學科的主觀題的首選項。但其在題干設計上沒有直接提問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內容,卻考查其提出的歷史背景及這些理論的重大意義,同時加上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深入的具體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主要有哪些?至此,大多考研輔導機構的老師在解析此題時認為是跨學科的綜合題。其實不然,該題在2008年修訂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第一節(ji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P113~115)中加以綜合論述,且是課后思考題第1題(P125)。又如第37題,放過改革的依據(jù)和現(xiàn)實成就,卻考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形成的過程及其理論創(chuàng)新。確實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此點亦是2008年修訂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P126~127)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和歷史意義(P4~5)的重要內容。這就為2010年考研政治試題實現(xiàn)毛澤東思想概論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綜合過渡奠定了基礎。
二、學科試題“三點”分布
從微觀上看,2009年考研政治理論試題的命制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五個學科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考試的均衡出題、重點命題的規(guī)律。即適當側重各個章節(jié),適當分配已考知識點、未考知識點和新增考點的權重。其中已考點在整個試題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然是貫穿始終、?紡浶碌。從下表可看出:“三點”在不同學科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分布狀態(tài),適應了不同學科的命題特色。
2009年考研政治理論試題分值權重統(tǒng)計表
科目 |
題型 |
分值 |
試卷題號 |
考核內容 |
三點 |
馬克
思主
義哲
學原
理 |
客觀題 |
單選 |
4題, 共4分 |
第1題 |
第2章,唯物論 |
已考點,2002年(文)第16題 |
第2題 |
第4章,認識論 |
已考點,1999年(理)第33題 |
第3題 |
第5章,歷史觀 |
已考點,1999年(理)第3題 |
第4題 |
第7章,歷史觀 |
已考點,2001年(理)第18題 |
多選 |
4題, 共8分 |
第17題 |
第2章,唯物論 |
已考點,2000年(文)第1題 |
第18題 |
第4章,認識論 |
未考點 |
第19題 |
第6章,歷史觀 |
未考點 |
第20題 |
第7章,歷史觀 |
已考點,2004年第3題 |
主觀題 |
分析 |
1題, 共10分 |
第34題 |
第3章,辯證法
第4章,認識論 |
已考點,1999年(文)第35題 |
馬克
思主
義政
治經(jīng)
濟學
原理 |
客觀題 |
單選 |
3題, 共3分 |
第5題 |
第2章 |
已考點,1998年(理)第13題 |
第6題 |
第3章 |
未考點 |
第7題 |
第3章 |
已考點,2001年(文)第4題 |
多選 |
4題, 共8分 |
第21題 |
第3章 |
未考點 |
第22題 |
第3章 |
未考點 |
第23題 |
第6章 |
未考點 |
第24題 |
第5章 |
新增考點(屬理論創(chuàng)新考點) |
主觀題 |
分析 |
1題, 共10分 |
第35題 |
第6章 |
已考點,2003年第36題 |
毛概 |
客觀題 |
單選 |
3題, 共3分 |
第8題 |
第1章 |
未考點 |
第9題 |
第1章 |
未考點 |
第10題 |
第2章 |
未考點 |
多選 |
4題, 共8分 |
第25題 |
第2章 |
未考點 |
第26題 |
第2章 |
未考點 |
第27題 |
第2章 |
已考點,2005年第36題第1問 |
第28題 |
第4章 |
未考點 |
主觀題 |
分析 |
1題1問共6分 |
第36題第1問 |
第5章 |
未考點 |
鄧三 |
客觀題 |
單選 |
3題, 共3分 |
第11題 |
第1章 |
未考點 |
第12題 |
第5章 |
未考點 |
第13題 |
第2章 |
未考點 |
多選 |
2題, 共4分 |
第29題 |
第9章 |
未考點 |
第30題 |
第8章 |
2008年新增未考點 |
主觀題 |
分析 |
1題,共10分 |
第37題 |
第6章,第1章 |
第1問是未考點,第2問是2009年新增考點。 |
當代 |
主觀題 |
分析 |
1題,共10分(選做) |
第38題選做題Ⅰ |
第2章 |
未考點 |
1題,共10分(選做) |
第38題選做題Ⅱ |
第8章 |
未考點 |
形勢
與政
策 |
客觀題 |
單選 |
3題,共3分 |
第14題 |
臺海關系 |
第15題 |
“神七”上天 |
第16題 |
尼泊爾 |
多選 |
3題,共6分 |
第31題 |
汶川大地震 |
第32題 |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
第33題 |
第29屆奧運會 |
1、2009年考研政治單科命題特點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哲學原理和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的命題特點是有兩點,一是側重已考點,如在哲學原理22分試題中,18分是已考點,未考點是4分,分別占總分的81%和19%。在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21分試題中,已考點是12分,未考點是9分,分別占總分57%和43%,分別實現(xiàn)了題干和選項的互換的重復命題、重要原理多角度重復命題等命題形式。綜合起來看,其已考點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69%,未考點占31%。這是因為經(jīng)過歷時廿載的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的重點原理已基本上命題。二是熱點更熱,且著重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命題。這點在以上兩個學科中的主觀題中體現(xiàn)尤為明顯。盡管2008年考研政治試題哲學部分從總的方面矛盾觀,2009年考研政治試題依然結合實際,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及其現(xiàn)實應用;同樣,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部分試題的設計沒有因為宏觀調控的問題是反復的已考點而放棄,更是結合金融危機來加以命題。這實際上為2010年的政治改革做了很好的過渡。我們看到在2008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融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的基本內容,同時也做了大幅修訂。這就為參加2010年考研的同學指明了復習方向:結合素質教育的指向及以上兩門學科在新的教材中的已考點,加以系統(tǒng)認知,更多思考其多角度命題的指向,這是其一;其二是著重認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新增考點。這將是201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含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毛概和“鄧三”的命題特點有以下幾點:一是側重未考點和新增考點。如在毛概21分試題中,未考點是19分,已考點是2分,分別占總分的90%和10%;在“鄧三”17分試題中,新增考點是7分,未考點是1分,分別占總分的41%和59%。二是兩個學科的命題折射出2010年命題的兩個信息:第一是上面提到的第36題中反映的毛概和“鄧三”合為一科后的命題趨勢;二是從第25題(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意義)、第27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和第28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的影響)等題側重分析歷史的進程、事件及其影響等,著重考查考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fā)展方向的能力,為2010年完成考研政治引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這門學科做了鋪墊。
(3)形勢與政策
由于自2006年開始起,高校不再單設當代國家經(jīng)濟與政治這門課,故2009年當代國際經(jīng)濟與政治中的試題將成為絕唱。但亦不能否認2010年的考試中不再命制有關當代國際中重大的經(jīng)濟或政治的主觀題。這是因為,本屆考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開設了形勢與政策的必修課。其中涉及到了對當年重大國際經(jīng)濟或政治問題的分析。這是其一。另外,反觀2009年形勢與政策的命題,國際部分僅1分試題,國內部分9分試題。這也是歷年的命題規(guī)律的延伸。至于試題的設計上,如第14題、31題、32題,不僅考查考生對一些重大事件的再認再現(xiàn),更注重考查考生對事件的實質、意義、影響等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了命題從認知型試題向理解型試題的轉變。
2、2009年試題的啟示
(1)考研政治的考試側重于素質教育和綜合提高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有志于參加2010年考研的同學應記住“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tài)度。”(毛澤東)在學習上循序漸進、踏踏實實,堅決夯實基礎,練好基本功。
(2)了解考試的要求和試題的特點,潛心研究歷年真題。多年來的試題總是含有穩(wěn)定的、普遍的、反復出現(xiàn)的共性。它告訴我們政治命題考核的知識點是什么,知識點命題的方式是什么,各類型試題應如何應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大多數(shù)考生都面臨而又把握不準的共同問題。結合歷年試題、答案要點及其分析來進行復習,既能熟悉命題特點和答題規(guī)范,又能了解評卷方式及自己存在的差距,是考生取得政治高分的最佳途徑。
(3)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要“關注熱點,與時俱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綜合統(tǒng)一的理論,它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它必將反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言?忌鷳渣h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著重基礎知識與創(chuàng)新理論的結合,力求用黨中央的所提的最新觀點去全面闡述熱點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以致用,切實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和綜合成績。
總之,2009年考研政治試題基本符合政治理論教學的目標要求,體現(xiàn)了中央精神與考綱要求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xiàn)實、難與易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理論知識考查與運用能力考查的統(tǒng)一,具有理論性、政治性、現(xiàn)實性、綜合性特點和素質考查的特點。在政治理論考試內容基本穩(wěn)定的情況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政治試卷,幾乎每年都有創(chuàng)新,讓人耳目一新,這是很不容易的,也為參加2010年考研同學對政治的復習做了一個很好的導向。這是值得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