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旅行,從降生的地方出發(fā),沿途有著無限風景,或心境美好,或憂傷悲催,抑或五味雜陳喜憂參半。其實風景依舊,只是看風景的人心境不同罷了,正所謂境由心造,倘若心向陽光,映入眼簾的盡是美好。 很喜歡朋友送我的一幅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是中原書法家王新泉先生幾年前托人帶回來這幅字,雖未裝裱張掛,但我時常會打開觀賞,品味其蘊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從中領悟智慧啟迪道理。也喜歡陳默先生為我寫的那幅“功在字外”,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先生從相識到相知,以書法為媒介,交往愈久彌新,在我還停滯在對書法與寫字概念含混不清的入門階段,先生已以楷書一等獎獲獎中書協(xié)屆展,先生一點兒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孤傲,也不羅里吧嗦動輒講述書上就有的技法精要。喜歡這幅字不光因了書法的精彩,更深悟其勉勵的力量。這也許就是人生旅途中遇到對的人,相互支持著一路前行。 人為什么活著,好幾次蹦出這個念頭。理一理,人生無外乎三件事,知道守分,守本分,不攀比,少怨氣;做好分內(nèi)事,用合適的方法,輕松,愉快,高效;把事情做到更好,忌貪大求洋,不好高騖遠,以爬樓梯的態(tài)度步步為營。 前幾天回到故鄉(xiāng),垂暮的晚秋,樹葉在冷颼颼的風里飄零,看到老房子,還有院落里消逝殆盡的殘垣斷壁,也許是山村的濕氣太重,夜晚壓得很低,心情也隨之低落。突然就想到了禪,禪家總是站在理性的高處,以超越紅塵的灑脫來參悟人生、自省生命。目睹破敗跡象,便心生低落,這與小時候渴望大人的世界,成年了又哀嘆早逝的青春何異乎?把快樂擠得沒安放處。不忘奮發(fā)向上,用勤勞與智慧改變現(xiàn)狀才是正理,想到此,心緒便豁然開朗。 很羨慕孩童充滿天真的一臉歡笑,那笑里沒有內(nèi)容,只有清澈。生命雖然有不同的姿態(tài),充滿著淚水與歡笑,既冗長卻又轉(zhuǎn)瞬即逝,當修煉到安靜而不失莊嚴。絢爛歸于平淡,才是生命的本真。 人生的這趟旅行,由記憶的碎片組成,走過的路便成了回憶;貞浭且槐诺那宀,是一盅濃郁的烈酒,亦或是一行漸行漸遠的腳印,一首散漫不息的詩行……為了歸途仍充滿精彩,那就去用一生的精力“蓄水”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