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一文中強調(diào):“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并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要”標準,這就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政治要強,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立身之本。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思潮相互激蕩,青年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價值選擇困境。思政課教師必須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將黨的聲音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政治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清醒。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情懷要深,體現(xiàn)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對教育事業(yè)和學生的赤誠之心。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只有傾注真情實感的教學才能打動人心。思政課教師若僅將教學視為謀生手段,缺乏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深切關懷,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關注時代、關注社會,胸懷國家和民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和信仰的溫度。
思維要新,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創(chuàng)新思維應對時代挑戰(zhàn)。當代青年是網(wǎng)絡原住民,他們的認知方式和信息獲取渠道已發(fā)生革命性變化,如果思政課仍停留在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的層面,必然會被學生視為"水課"。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把握學生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視野要廣,強調(diào)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跨學科的學術素養(yǎng)和國際化的觀察視角。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fā)展與全球變革緊密相連。廣博的視野使思政課超越了簡單的政治宣講,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全球意識的重要平臺。思政課教師如果僅局限于狹窄的專業(yè)領域,就難以幫助學生形成對世界的全面認知。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注國內(nèi)外大事,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
自律要嚴,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為人師表的基本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政課教師更是如此。思政課教師的自律不僅體現(xiàn)在遵守職業(yè)規(guī)范上,更反映在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道德、原則的始終堅守上。所以,高校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做到知行合一,為學生樹立榜樣。
人格要正,是思政課教師贏得學生尊重的關鍵所在。教育本質(zhì)上是一種人格影響人格的過程,教師的人格魅力往往比知識傳授更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高校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自身堂堂正正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學生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質(zhì)。
努力做好“六要”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關乎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我們每一位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應當以"六要"為鏡,不斷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教育的沃土上播種信仰,為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貢獻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