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化研究(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兩大方法論支柱,二者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對復雜社會現(xiàn)象的全面理解。質化研究是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強調通過深入理解人類行為、經驗、社會現(xiàn)象和意義來探索問題。質性研究就像一棵參天大樹,下面掩蔭著各色各樣的方法分枝。而量化研究是一種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關于該事物的某些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
作為科研工作者,對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區(qū)分與明晰,是進入科研工作的門檻。質化與量化研究作為科學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層面、研究問題、研究手段、研究工具、收集資料的方法與研究結論方面均存在不同。從研究目的看,質性研究旨在解釋性理解,尋求復雜性,提出新問題。而量化研究則要證實普遍情況與預測,尋求共識。從研究內容看,質性研究專注于故事、事件、過程、意義和整體探究;量化研究則注重事實、原因、影響,凝固的事物和變量的改變。質化研究是從微觀層面,在過程中產生研究問題,而量化研究則是從宏觀層面,事先確定研究問題。從研究設計看,質化研究是靈活的、演變的,而且研究比較寬泛,而量化研究則是結構性的,事前確定研究問題,進行具體的比較研究。質化研究通過語言、圖像進行描述分析,這是它主要的研究手段,所采用的工具則是研究者本人以不同的身份介入,用到錄音設備和采訪設備等,而量化研究則把數(shù)字、計算、統(tǒng)計分析作為研究的手段,采用量表、統(tǒng)計軟件、問卷和計算機作為主要的研究工具。它們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也不同,質化研究收集資料采用開放式訪談,參與式觀察以及實物分析;量化研究則采用封閉式問卷、統(tǒng)計量表、實驗以及結構性觀察等方法。質化研究得出的結論具有獨特性和地域性,而量化研究得出的結論具有概括性和普適性。
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與其說是相互對立的兩種方法,不如說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它們相互之間有很多相輔相成之處。質化研究像是人類生活的顯微鏡,它深入細節(jié),捕捉人性的溫度與社會的褶皺;量化研究則更像人類生活的望遠鏡,它勾勒全局,提供科學的嚴謹與決策的底氣。只有將二者有效的區(qū)別與結合,才可以在社科研究中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