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學院建校十周年華誕,進一步活躍學院學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1月13日下午,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丁為祥教授應學院邀請,在藝術樓215教室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的形成及意義》的學術報告。副院長王好學老師,思政部教師、我院“國學社”全體成員、國學宣導員以及12、13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同學共計約500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報告由思政部負責人賀恩印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紹了丁教授在儒學(主要是宋明理學)研究方面的豐碩成果,且在這一領域享有盛譽,同時于2011年還被中國第三方教學網(wǎng)站評為“211”類學校最受歡迎的十大教授。之后,報告正式開始。
丁教授從儒學發(fā)展史中引出了學術報告的主題——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的形成及意義,并圍繞報告主題,以翔實的史料,鮮明的觀點,從三個方面展開了分析和論證。
首先,丁教授從儒道佛之學說演變的軌跡出發(fā),剖析了儒道思想內在張力的不足和缺陷,由此引起佛家的反擊和批評,從而說明了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形成的歷史背景。其次,丁教授從學術史的角度出發(fā),以獨特的思路,超人的見解,創(chuàng)新性地從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緯度,論證了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形成的過程,即“出入佛老,反于六經(jīng)”,從儒、道二教的融合,再到儒、道、佛三教的融合,在充分借鑒佛老超越的形上智慧的基礎上,又通過對儒家經(jīng)典的重新解讀與全新詮釋,才得以形成宋明理學的形上本體意識。最后,丁教授對形上和形下的概念做了科學的界定,并對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內在張力的涵義及意義做了深刻的闡明和論證,給我們指點了重新認識宋明理學本體內涵,了解宋明理學本體方法論的意義。
丁教授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對宋明理學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重新梳理和剖析,以嚴謹?shù)膽B(tài)度,翔實的史料,敏銳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對宋明理學形上本體意識的形成及內涵進行了闡述和論證,把宋明理學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層面。丁教授嚴謹扎實、潛心致力于學術研究的精神令我院師生折服,表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代學者的風范。
報告后,丁教授還和我院“國學社”的同學開展了氣氛熱烈的現(xiàn)場互動與交流,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受到了同學的高度贊揚。
接著,副院長王好學老師代表學院對丁教授表示感謝。王老師說,丁教授的報告可謂“縱論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大開大合,汪洋恣肆,視野開闊,見解精辟”,希望同學們學習丁教授的刻苦鉆研精神,努力學習,成就學業(yè)。
最后,思政部賀恩印教授對丁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誠摯的感謝。下午16時35分,本場報告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思政部教學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