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在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與北大師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在講話中習總書記就“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進行了詳細闡述。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承擔起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在奮斗中去追求青春夢想。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提升政治素養(yǎng)、業(yè)務能力和育人水平,真正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通過引導和教育真正讓當代青年成為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在實際工作中要勇于實干,敢于擔當,不怕吃苦,在實干中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自身有光,才能照亮學生前行的路。作為一名的高校輔導員,首先要不斷成長,好學、樂學、博學、恒學、會學,從而達到用學;其次要審時度勢,利用現(xiàn)有條件,打開視野,放大格局,尋求發(fā)展空間,把學生工作放在一個更加開闊、高遠的層面上理解、體驗,并參與其中;最后,要擁有一種絕不守成、永遠在路上的精神,走出自我的小世界,走向人生的大境界。 要想更好地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就必須要錘煉過硬的政治素質、培養(yǎng)精湛的業(yè)務能力,從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習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提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教育是要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xù)、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深知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繼續(xù)努力,砥礪前行,認真做好學生的楷模。
第一,育人先育己,立德樹人要“以德育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黨的知識和理論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和職業(yè)素養(yǎng),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二,走進學生、關注學生、研究學生。把好學生脈搏,聆聽學生心聲,問需問策問效于學生。我們在做好學生管理的同時,更要做能“聽懂”學生“說話”的人,用“心”去傾聽年輕的聲音。
第三,腳踏實地,知行合一,修行工匠精神。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對待每一位同學,與他們進行知心交流。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用專業(yè)、專注的工匠精神感染學生從愛國、勵志、求真和力行四個方面提高自己。
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時刻銘記立德樹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傳道”為第一責任和使命,樹立我校三個“意識”。要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理想信念,把立德樹人與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前途命運聯(lián)系起來,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者、積極傳播者,用學識、閱歷、經(jīng)驗和實際行動激勵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勤學以求真知,修德以立正身,只有立足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樹立培養(yǎng)有鴻鵠之志,嚴謹務實的實干家意識,才能開拓視野,放大格局,全身心投身于我校的育人工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為我校的轉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