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是美國當代文壇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秾檭骸肥撬@得諾貝爾獎的代表作品。小說以記憶的方式,多重的敘事視角,平靜沉郁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罪惡的奴隸制對黑人身體、心靈的沉重壓迫與摧殘。小說深深植根于非洲的文化傳統(tǒng)和黑人女性悲慘的遭遇與境況,深刻地揭示了在殘酷血腥的奴隸制下、在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下,黑人婦女的心理創(chuàng)傷及被歪曲的精神狀態(tài),并以此為前提積極建構黑人女性的主體意識,進而重構整個黑人民族的自我與歷史,呼喚整個黑人的民族意識,為黑人民族未來的自由和發(fā)展探尋道路。
小說通過不同人物對各自以往經(jīng)歷的回憶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的奴隸制罪惡畫面。真實平靜的述說營造了一種沉郁的氛圍,當我們了解了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后,既深深同情她們經(jīng)歷的難以想象的慘痛,又為奴隸制以及白人的泯滅人性而感到強烈的憤慨。迄今為止,奴隸制恐怕是世界上最慘無人道、最邪惡的制度了。它剝奪了黑人的歷史,割裂了黑人的傳統(tǒng),摧殘黑人的肉體與靈魂。它給所有黑人及整個黑人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無以言說的痛苦。在奴隸制下,黑人被剝奪了一切人應該有的權力:沒有發(fā)表言論的自由,沒有支配自己行為意識的自由,沒有自己的名字,沒有家人,甚至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語言。在奴隸主的莊園中,黑奴作為奴隸主的私人財產(chǎn),通過艱辛的勞作為主人創(chuàng)造財富,并作為商品被隨意買賣。如同牲畜,他們的身體和生命被踐踏,奴隸主可以隨意鞭打或殺死他們,卻不會受到任何制裁。奴隸制最危險的地方就在于施予黑奴身體心理上的這種種壓迫與傷害,嚴重地摧毀了他們的自我意識。這一點,作者主要通過黑人婦女的不幸來表現(xiàn)的。
盡管奴隸制摧毀了黑人的精神世界,白人給予了他們無盡的精神羞辱,但這些堅強的黑人并沒有屈服。他們在忍受萬般殘忍的傷痛的同時仍努力保全那殘存的一點自尊、一點自我、一點愛。他們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對奴隸制進行無言的反抗。黑爾極盡全力從善良的奴隸主手中贖出了自己的母親,使她成為自由人;塞絲渴望有一個婚禮,不成之后則偷偷地為自己縫制了一條婚裙;西克索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對罪惡的奴隸制的反抗之歌。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這些黑奴身上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他們的抗爭。在作品中,作者仍主要通過幾個女性的經(jīng)歷與遭遇來表現(xiàn)她們的自我意識與覺醒,以及她們的抗爭和奮斗,并由此進一步表現(xiàn)了整個黑人民族意識的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