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隈研吾
隈研吾,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于日本橫濱,是當代最著名建筑師之一。隈研吾青年時代曾在紐約留學,學成后不巧剛好趕上日本泡沫經(jīng)濟的破滅,因此他被迫成為了設計領域的自由人。他早期的作品充滿了后現(xiàn)代趨向,為了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作品,他聯(lián)合規(guī)模較小的工匠進行探討和制作,將原本宏大的設計和厚重的材料用重復的小元素進行替代,這也給他提供了重新重視天然材料的機會。他對天然材料的運用、建筑的光和輕盈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重新詮釋了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元素,他試圖采用傳統(tǒng)元素讓建筑仍然聯(lián)系在其所存在的地域,這些傳統(tǒng)元素與高科技的混合體現(xiàn)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他的建筑設計作品中。
設計作品
隈研吾建筑代表作包括長崎縣立美術館,淺草文化旅游中心、中國的長城公社、巴黎地鐵站、波特蘭日本花園、鄧迪的新V&A設計博物館、溫哥華摩天大樓和位于歐登塞的安徒生博物館。近期,經(jīng)過反復角逐,隈研吾在打敗了扎哈·哈迪和德伊東豐雄兩位世界級建筑設計大師后,順利的拿下了2022東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的設計和建造工作。顯然,隈研吾已經(jīng)成為設計界炙手可熱的世界級設計大師,在世界各地都有其代表作。盡管如此,他仍不忘初心,始終致力于小規(guī)模的建筑設計和改造中,哪怕是私人住宅和小型店鋪,只要有委托和需要,他都一一用心做好,真正地做到了設計為人民服務。
在中國,隈研吾算是?汀2003年隈研吾在中國的處女作——長城腳下公社竹屋落成,再接下來的十年里,他先后設計了北京三里屯、瑜舍和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qū)民俗藝術博物館等優(yōu)秀建筑。他為中國貢獻了許多重量級的建筑作品,其設計理念、建筑造型、空間劃分、材料運用等都給中國建筑設計師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和學習素材。
設計理念
隈研吾認為人才是空間中的主角,而不是建筑。找準主角,再設計,這是他最基本的設計想法。
“自然主義回歸”是他在設計中真正想要表達的,建立一種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希望在未來,設計師可以重新審視建筑,讓建筑與大地相連,使建筑隱藏在環(huán)境中,消失于人群里。
對于建筑風格,隈研吾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不能逐末忘本,尤其是在為了追求物質(zhì)豐富而大肆破壞環(huán)境的當今社會,更要珍視傳統(tǒng)與自然,返璞歸真。如果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國家和地域文化上,就能激發(fā)很多新的設計靈感。”
隈研吾對于目前中國建筑設計行業(yè)的現(xiàn)狀給出了很客觀的評價,他認為中國現(xiàn)在的許多重要的、大型的建筑項目都會邀請和委托國外的設計師進行設計,當設計落成時,細看這個建筑,只不過是外國設計師將曾經(jīng)做過的作品在中國進行了一次復制,這使中國成為了一個遍地復制品的“現(xiàn)代城市”,毫無靈魂,枯燥而無趣。這樣的評價應該被中國設計師所重視,適時的反思和沉淀,是為做出真正富有風格和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做鋪墊,中國需要屬于自己國家真正的建筑設計師。

隈研吾

成都新津縣知·美術館

英國鄧迪 V&A 博物館

日本高知縣梼原木橋博物館

日本福岡星巴克

東京久原醬油店鋪

大阪ShunShoku Lounge & Ca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