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S-E”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模型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學發(fā)展中心課程思政培訓團隊在大量的課程思政建設實際案例基礎上凝練總結而成。該模型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為基礎,目前已在國內數(shù)十所高校教師中廣泛使用,其內容和建設成效被中國教育報和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F(xiàn)將我學習的這個模型資料整理出來,希望對我校專業(yè)課教師思考有效地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yè)教學途徑有所幫助,為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議。
O-LIS-E課程思政教學模型內涵
O-LIS-E模型則是圍繞和解決回答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三個問題而設計的,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在大量課程思政建設案例中凝練而成。
O-LIS-E模型包含了課程思政教學的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目標、導入、交互式學習、總結提升、評估考核等,用O-LIS-E模型開展有效教學,以有效達成課程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三位一體。這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詮釋為確定目標、導向目標、評估目標等三個部分。
1、O--Objective 目標
目標導向是O-LIS-E模型的基礎,學習目標明確定義了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學習目標不僅僅是一份說明書,也是設計教學策略和評價標準的基礎。當教師根據(jù)學習目標進行教學計劃設計時,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教材資源。同時,學習目標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只要學生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就可以評價其學業(yè)成果。另外,學習目標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能力,有助于他們分析自己的強項與不足,積極主動學習和探究,從而達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學習目標的表述是最重要的,但也是老師們最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學習目標的表述,要具體和測量,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起導教、導學、導測評的作用。目前業(yè)界用的最多的就是布魯姆目標分類學對目標的描述,將目標分為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維度。這和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將學習目標描述為價值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這三個維度是一致的。這三個維度目標之間并非割裂的存在,而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
2、L--Lead-in導入
“導入”在課程思政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引領學生步入課程內容的關鍵一步,是鏈接已有認知、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和為價值引領埋伏筆的重要手段。
導入也是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第一步,在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中往往是首先進行的,大量的教學理論研究闡述“導入”環(huán)節(jié)在“鏈接故知”“搭建引橋”“激活思維”等方面的功能,有效證明了其在有效教學中的必要性。
導入的目的是穿針引線、鋪墊、埋線挖坑、奠定基調。導入設計的原則是目標明確,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選取,一定要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不能夠脫離內容去設計導入,一定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導入設計時要注意其案例和知識、邏輯的緊密契合,能夠真正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為價值觀的入腦入心做好鋪墊;要真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成效;案例的選取或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能夠服務于學生對課程知識重點的關注和難點的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加深對知識的認識。
導入的形式:
(1)引入熱點話題。通過介紹熱點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歷史事件等問題的好奇心,從而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2)提問啟發(fā)思考。通過提出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他們關注問題本質。
(3)給于情境刺激.通過呈現(xiàn)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現(xiàn)實性和緊迫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4)制造懸念效應。通過故事、影視片段等手段,制造懸念和不確定性,吸引學生關注,同時引導學生產生思索、猜測、探究等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
3、I--Interactive learning交互式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交互式學習的核心,是重視學生的參與,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參與情況做出及時回應。交互的關鍵則是課堂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交互式學習活動的形式有討論、辯論,展示匯報,自評互評,實時投票、事后評價,角色扮演、實驗模擬等。交互式學習的目的是重點關注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專業(yè)邏輯的構建。教學內容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破解,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達成。
設計交互式學習活動應該緊密圍繞學習的預期目標來進行設計,這就是教與學的一致性建構理論所強調的。0-LIS-E的教學設計模型基礎上,交互式學習一方面強調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隨時發(fā)生;另一方面強調使用信息化交互技術實現(xiàn)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4、S--Summary總結提升
總結提升包括總結與反思提升等兩個方面,這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梳理尤為關鍵,在課程思政實施中也尤為關鍵?偨Y反思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在反思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過去的學習和實踐經驗,尋找問題所在,并且從中吸取教訓,從而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總結反思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問題的本質,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更加靈活的運用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結反思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人生道理、責任擔當?shù)。在教師實現(xiàn)育人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為隱性育人埋下了眾多伏筆。因此,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深入思考,提煉其關鍵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理解事情的本質和規(guī)律,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人生道理、責任擔當?shù),并且將其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總結提升的形式包括:歸納型總結、應用型總結、遷移型總結、激勵型總結。
5、E--Evaluation評估
多元智能理論和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評價也存在密切關聯(lián)性。多元智能理論是指人類在不同的領域具備了不同類型的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自我智能、人際智能。每種類型的智能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開發(fā)和訓練。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評價則是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內容和效果進行評估,以價值觀成效、育人成效、知識技能成效、人文素養(yǎng)成效等方面進行全面衡量。
評估可以分為學業(yè)評價和教學成效評價。評價的是學生學習的成效,在設計這方面評價時,一定要緊密聯(lián)系學習目標來進行設計,考核要和目標匹配。教師通過學業(yè)評價的反饋,結合學習目標來做自我反思,促進持續(xù)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