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覽整個西方哲學史,眾多美學家在探索美的道路上都發(fā)現(xiàn)了藝術與自由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16世紀的馬佐尼到18世紀的康德再到席勒,他們都對藝術與自由進行了深層的比較與思考,國家與自然影響著個人形式自己的自由,席勒認識到人性的完善、真正的自由是不能指望國家的, 因為國家正是造成人性異化的主要根源。于是他開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美學自由觀,開始從自然出發(fā),在自然中找淳樸的美與真正的自由。
關鍵詞:自由 國家 自然 道德人
席勒的美學思想中有一個直接的目的,那就是實現(xiàn)政治自由,建立理想的國家。個人是國家的一個成員,國家是由許多的個人組合而成,個人與國家是水乳交融的。我們希望我們能在國家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由,完善人性的和諧,可是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有著矛盾,甚至脫節(jié)。席勒認為人性的完善、真正的自由是不能指望國家的, 因為國家正是造成人性異化的主要根源。“國家⋯ ⋯如今已被一架精巧的鐘表所代表, 在那里無限眾多但都沒有生命的部分拼湊在一起, 從而構成了一個機械生活的整體。現(xiàn)在, 國家與教會、法律與道德習俗都分裂開來了。”【1】p47-48 , 當時的社會、國家和個人由于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的進步、規(guī)范體制的建立與嚴整法則的確定,已經(jīng)走向了分裂的境地。 由此可見
鑒于當時德國的政治現(xiàn)狀以及法國大革命的失敗這種狀況,席勒對國家與個體自由的關系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在每一個主體身上都可以或多或少明晰地看到這種純粹的人,他可以由國家來代表,力圖以這種客觀的仿佛標準的形式把主體的多樣性結合在一起。但是,如何使現(xiàn)代的人與理想中的人相一致,因此同樣地如何使國家可以在個體中維護自己,這里可以設想兩種不同的方式:或者通過純粹的人壓制經(jīng)驗的人,使國家消除個體;或者通過將個體變成國家,把現(xiàn)時代中的人上升到理想中的人。”【2】p43 國家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則是顯現(xiàn)為多樣性。這就產(chǎn)生了特殊性與多樣性的矛盾。國家可以由個人代表,同樣的,國家也能代表個人。國家的權利與自由是至高無上的,但個人的權利與自由也不能褻瀆。這就產(chǎn)生了國家與個人的矛盾。從這一系列矛盾中就要求國家縮短現(xiàn)實的人與理想的人之間的差距,要求個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實現(xiàn)國家的自由。
那么到底如何實現(xiàn)國家的自由呢?席勒提出了三個王國的概念,它們分別是: 自然王國, 法則王國和審美(道德)王國。自然王國,也就是強力王國, 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要受到現(xiàn)實種種因素的束縛,與殘酷的社會與現(xiàn)存的國家進行一種斗爭。 人和人之間以力量相知相遇, 一旦遭遇矛盾,力量上占優(yōu)勢的強者肯定會打敗力量上處劣勢的弱者。其必然的結果就是弱者受到束縛, 可勝者也會受到損失, 所以這并不是真正自由的國家,不是真正和諧人性和真正自由的實現(xiàn)。法則王國, 顧名思義就是說人在現(xiàn)實中會受到法律和法規(guī)的制約, 人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對峙的情況時,個人的意志受到疏忽,變得薄弱,無意識中就會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蝕,自己失去主見,因而法則王國也不是自由的國家狀況。審美王國,也就是道德王國,這才是一個真正自由的王國。在這樣一個國度中,人與人以自由嬉戲為樂,以游戲為生存方式, 人與人之間沒有實際利益的沖突矛盾。人所實現(xiàn)的不是現(xiàn)實的實際的目的, 而是沒有任何功利爭奪、利益交換的, 純粹為了自由,無欲無念,所以這是一個自由的王國。席勒既反對自然王國的存在, 也反對法則王國的產(chǎn)生, 因為這兩個王國里的人都不能實現(xiàn)人性的真正自由。自然王國與法則王國往往重疊在一起, 這樣就加倍限制了人的自由, 席勒所說的人的異化現(xiàn)象就是出現(xiàn)在這兩個重疊的王國里。在席勒的心目中,理想(成熟)的國家不是暴力強權的自然國家與法則王國,而是人性至上的審美道德倫理國家。 “一個達到成熟的民族必定會產(chǎn)生并確證這一意圖,即要將自然的國家轉變?yōu)榈赖碌膰摇?rdquo;【3】 p40 “在有能力和資格把強制的國家轉變到自由的國家的民族中,人們將會找到性格的完整性。”【4】p45 人類社會都會經(jīng)歷自然國家與法則王國這樣的過程,但是人不應該沉迷于這樣一種現(xiàn)成階段,而應該盡力使之轉變?yōu)閷徝雷杂傻膰摇?/p>
人性的自由與國家的自由密切相關,國家的真正強大就是要使人性得以自由,處于和諧;人性自由和諧的結果必然是國家得到真正的自由。但是要想實現(xiàn)人性的自由,實現(xiàn)國家的自由,就得進行美育,而席勒的美育是從自然的人開始的,那么何為自然?
席勒的美育觀并沒有從當時的社會條件出發(fā), 而是從自然的人出發(fā)的。自然的人就像是剛出生的嬰兒,具有自然的稟賦, 呈現(xiàn)天然生成的狀態(tài), 是一個非常純樸的自我。自然人與社會人有著很大的距離, 人必須進入社會,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這就需要通過理性道德的教育,使他超越自然稟性,正如席勒所說的: “自然界對待人并不比對待它的其他作品更恩惠些:自然界為人所做的,還不能使人本身作為自由理智而行動。但是,使人成其為人的正是人不停留在單純自然界所造成的樣子,而有能力通過理性完成他預期的步驟,把強制的作品轉變?yōu)樗杂蛇x擇的作品,把自然的必然性提高到道德的必然性。”【5】 p39 帶有自然界原初本性東西的人,在席勒所認可的意義上不算是真正的人。真正意義上的人已經(jīng)超越了自然的狀態(tài),擁有了理性,并且是按照社會理想目標塑造出來的人——道德的人。
但是在從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轉變過程中,依靠的不是現(xiàn)今人們對外在自然的超越的單一方面的征服行為,而是雙向互動的審美教育。因為在征服行為中,人的狂妄自大、對自然的無比藐視以及人自以為是的主導地位,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的、沖突的,人喜歡干預自然的自然狀態(tài):“我們在大自然中不尋找任何別的東西, 只尋找我們給它加進去的東西, 因為我們不允許大自然向內朝著我們運動, 而是相反, 我們自己以急切地干預的理性向外朝著大自然追逐。”【6】p106 ,人在自然的壯麗的豐富中除了看到他的掠奪品以外什么也沒有看到, 他把自然的強盛和偉大只看作是他的敵人。不是人向對象撲去, 由于渴求想把對象據(jù)為己有, 就是對象破壞性地向人襲來, 人出于憎惡把它推開。”【7】p191 人的歷史于是就成為席勒所說的沖突史:“世界,作為歷史的對象根本不是別的,而是自然力量的彼此沖突和自然力量與人的自由的沖突,而歷史就給我們報告這種斗爭的結果。”【8】p210 席勒對于人類的這種對抗自然的狀態(tài)極為痛心疾首,因為在對抗自然的過程中摧殘的是人性的自由狀態(tài),是對人自身和諧的最大否定。人與自然的存在都是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條件,沒有人的存在就沒有自然的存在,沒有自然的存在也就沒有人的生活環(huán)境。人與自然的對立和沖突實際上就意味著人自身的對立和沖突,同樣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就意味著人自身的和諧。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滅的依存關系。其結果不僅導致自然的非社會化,自然遠離人的生活,成為人類異己的存在,而且使人類的生活逐漸偶然化,人類天然的家園隨之遠去:“自然白白地讓它那豐富的多樣性在人的感官面前消失
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是沖突緊張的,“原始人忽視藝術,并把自然作為至高無尚的情侶;野蠻人嘲弄和蔑視自然,然而他比原始人更為丟臉,他進而成了自己的奴隸的奴隸。有教養(yǎng)的人把自然當作自己的朋友,他尊重自然的自由,而只是抑制了自然的專橫。”【9】p45,人承受自然的支配,是一種人與自然的最初關系, 狹隘的功利性關系蒙蔽了人的眼睛,人只著眼于事物的實在與表象, 他把自然的強盛和偉大盲目看作是敵人。經(jīng)過審美教育,自然人開始擺脫這種自然的支配,進化到道德人的狀態(tài)中, 于是他開始懂得控制這種自然的支配。人類于是就從自然的奴隸變?yōu)榱俗匀坏牧⒎ㄕ,原來作為強制力支配他的自然現(xiàn)在成為人的對象。“當人只是感覺到自然的時候,他是自然的奴隸,一旦他思考自然的時候,人就成了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原來是作為一種力量支配著人,現(xiàn)在在人的眼前卻成了一個對象。”【10】p129 于是審美教育成為唯一的路途,把人從自然人培養(yǎng)教育成道德人、自由人。自然人處在物質狀態(tài)中
超越自然而不脫離自然,這是席勒的自然觀。由自然進入審美到達自由境界,讓人類在世界中悠然游戲,使人成為真正意義上自由的人,這是席勒的目標與理想。通過對席勒自由觀的初探,通過美、國家、自然這方方面面的詳細敘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席勒思想中的自由與美、國家、自然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系。美的本質是自由,人的本質是自由,國家需要真正的自由,自然得以超越就達于自由,它們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同時,美的本質是自由,人的本質也是自由。所以,美、自由、人本來就是統(tǒng)一的,人的原初狀態(tài)就是審美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 47-48.
【2】[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 43.
【3】[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40.
【4】[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45.
【5】席勒. 美育書簡[ M] . 北京: 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39.
【6】[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著,馮至、范大燦譯. 審美教育書簡[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06.
【7】[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著,馮至、范大燦譯. 審美教育書簡[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91.
【8】[德]弗里德里希·席勒著,張玉能譯. 秀美與尊嚴【M】.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6:210.
【9】[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45.
【10】[德] 席勒著,徐恒醇譯. 美育書簡[M]. 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1984:129.
師資科 祁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