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乒乓球的人都聽說過“鞭打”這個詞,但乒乓球的“鞭打”指的是什么呢?甩過鞭子的人都知道,鞭子甩出后,鞭稍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而鞭子的中間部分,與鞭稍比就差了很多,這是因為人在揮動鞭子時,力量及速度幾乎完全轉換到鞭稍了。
鞭子除了鞭柄是硬的,整個鞭身都是軟的,與人的構造是完全不同的,人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模仿出“鞭打”的效果呢?人的力量源泉來自腳蹬地時傳導上來的力量,腳可以看作鞭柄,身體看作是鞭身,手和乒乓球拍看作鞭稍,通過一定的方式,是可以模仿出“鞭打”效果的。在練乒乓球的時候,會經(jīng)常聽到教師或教練在喊“收小臂、收小臂、固定大臂、不要抬肘”,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這就是在讓人們練習“鞭打”了。

紅色線條代表大臂,黑色線條代表小臂,藍色虛線代表揮拍路線,A和B代表右側肘部
1和2代表乒乓球拍
為什么呢?如圖一、圖二所示:紅色線條的變化范圍表示大臂的活動幅度,A到B表示肘部活動范圍,1到2表示的是揮拍的距離。從這兩張圖示上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兩種揮拍的效果。從圖一可以看出,大臂的活動幅度比圖二要大得多,肘部甚至到了身體的正前方,而圖二肘部還在身體的右斜前方,但是兩者的揮拍距離卻相差不多。在大臂揮拍速度一樣的情況下,顯然圖二的揮拍時間要少的多,但是揮拍距離卻差不多,說明圖二的揮拍方式可以創(chuàng)造更快的揮拍速度,更大的揮拍力量,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收小臂、固定大臂、不要抬肘”所帶來的效果,也就是乒乓球中的“鞭打”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