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在于薪火相傳,代代相接。作為新時代高?蒲薪虒W工作的主力軍,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育人使命同時也肩負著學術創(chuàng)新的任務。當前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線上教學軟件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課堂操作平臺如雨課堂、慕課教學、希沃白班等,微課制作軟件如Ispring VideoScribe、Storyline2等。這些新興教學軟件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的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使得師生互動更加豐富多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然而,教學工具的作用重在輔助,而真正的課堂更加考驗教師的經驗積累和基本功。
首先,虛擬教研室有利于教師互幫互助、共同成長。教師作為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形成教育共同體后更加有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由北京大學承辦的虛擬教研室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機會,通過定期的舉辦教研活動為老師們答疑解惑、排除萬難,也為一線教學注入了創(chuàng)新活力。首先,虛擬教研室的教師共讀一本書項目通過前期準備:招募合適的領讀者;過程組織:促進深度閱讀;成果轉化:對教學實踐產生影響;成果生成:提高領讀者與讀書會的影響力。為電子化閱讀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維碰撞和頭腦風暴的良好平臺。眾所周知,當前學科前沿平臺以國內外核心期刊為代表,閱讀英文文獻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態(tài)。每一種學科、每一類文獻都包含著重要的思想精華。通過虛擬教研室的交流,教師們可以在短期內直接接觸到大量的有用的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事務繁重的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教研土壤。
其次,虛擬教研室建設秉持確定會議議題,這是學科發(fā)展的核心議題。聚集通道友人吸引不同來源的不同學校的同仁共同研究。從而確定合適的社區(qū)領導者和新核心成員。實施階段中推動學習發(fā)展,幫助成員提升各自實踐同時推廣普及新知。創(chuàng)新階段:采用內部動力的方式,幫助一線教師減負。
最后,教研活動室的建設是一種賦能方式,既開拓了教師的學術交流空間,凸顯了時效性,又幫助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注入了活力,不失為良好的育人教育互動方式。 |